如今,对于夫妻而言,一方在外工作,一方居家育儿成为更为常见的选择——相比于长辈,“新手爸妈”成为了育儿的主力。
家庭以外,“新手爸妈”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压力——职场并没有因为家务劳动的分担而开辟出体恤与共情的空间;相反,生存晋升空间变得更加逼仄,返回职场成为需要勇气的试探。北京一公司HR坦言,公司很少招35岁以上的人。和未婚员工相比,已婚员工因孩子生病不得不多请假——家务劳动增加了职场风险。
对于爸爸们而言,参与育儿成为了普遍的期待,但职场的支持不足,陪产假似乎成为一种奢望。
2017年,视频平台一男员工表示自己在休陪产假时无故被公司辞退。
2019年,另一位知乎答主也表示自己曾因休半个月的陪产假而被扣50%的绩效。
老谭深谙职场逻辑,放弃了再次求职。大儿子刚上幼儿园时,每个月都生病,等待这些或大或小的病症痊愈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,“没有工作能让你一个月休息一个星期,无法兼顾”。小儿子出生后,老谭本就紧凑的时间变得更加捉襟见肘。
这,并非个例——根据领英和《母婴行业蓝皮书》,87.9%的男性有意愿休陪产假,与妈妈分担育儿责任,而95%的女性认为落实陪产假非常有必要;但事与愿违,职场爸爸陪产假的比例为65%,远低于有意愿休陪产假的男性比例。
而对于承担生育的妈妈而言,在职场生存更为艰难。
有了孩子后,家务劳动中的重要一环便是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,所耗时间随之增加。根据2014年对4438名女性的调查 ,成为母亲后,女性平均每日需多花1.65小时在家务劳动中,每月工作小时则减少7.68小时。另一研究显示,城镇体制内女职工在生育后,小时工资、月工资水平均下降8.1%;生育二孩后,下降幅度超过22%——工资浮动直观展现了时间分配变化的结果。
在成为全职妈妈九年后,刘佳想要重回职场,但年岁增长的步调追不上就业市场的迭代频次。大环境愈发向年轻人敞开怀抱,原先岗位的变化自己尚未适应。在纠结与彷徨中,刘佳迷途而返。
然而,社会的视线向来聚焦“台前”,难以再分出精力关照“幕后”的角色 ;殊不知,一方的心无旁骛需要以家庭中另一方全权承担家务劳动为保障。
老谭这样形容自己:“后院不稳,前方打不好仗”,多年打拼后,妻子的设计工作室已经小有规模,“我俩是一条船上的人”。与老谭一家相似,对于刘佳而言,与丈夫之间的真正理解,才能让他们共同成长、共同维系家庭。
全职爸爸老谭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
但在社会支持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年代,保障更多来源于家庭外部。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葛耘娜介绍,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抚育模式下,孩子满月后便可送到工厂的托儿所,单位为员工兼顾事业与育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。
然而,现状下,雇佣实则是“雇佣一双手的关系” ——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劳动过程能够创造多少利润,不再分出精力关注支撑这双手的家庭,也难以为员工的家务劳动提供空间。